在TikTok Shop的运营过程中,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并做好备货规划,是确保盈利与库存周转效率的关键。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出发,简要分析TikTok平台的产品周期特征及对应的备货策略。
一、产品本身的淡旺季
产品的销售高峰与低谷通常是季节性驱动的。例如,我最近销售的一个产品,其旺季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。按照经验来看,9月就可以开始布局,10月下旬进入放量阶段,11月到1月迎来销售高峰。然而,一旦过来高峰期,TikTok上的销量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——在亚马逊平台,销量通常还能维持在旺季的30%-40%;但在TikTok上,销量几乎“归零”。
这背后有两个关键要点:
-
TikTok淡季下滑更明显:平台数据显示,TikTok 1月的销量相较12月下降幅度高达70%;而亚马逊同期一般下降在50%左右。
-
流量逻辑决定转化瓶颈:TikTok平台的短视频带货逻辑主要依赖转化率与GMV,而非单纯的播放量、停留时长或互动率。因此,一旦进入淡季,转化率下降将直接压制播放量,形成恶性循环。以往12月还在爆单的达人账号,到了1月许多视频的播放量骤降到千位数,销量同步下滑,正是因为这一机制导致的。
因此,在TikTok即将进入淡季前,备货策略必须极度谨慎与保守。建议仅备货至旺季尾声,避免出现库存积压。除非你已是类目的头部卖家,否则很难在淡季维持销量。
那么如何判断产品的淡旺季?可以借助以下工具进行数据分析:
-
Google搜索指数:可判断用户搜索兴趣的季节性变化;
-
亚马逊头部链接的历史销量数据:通过卖家精灵等工具,参考过往销量趋势,为TikTok备货做参考。

二、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
除了季节性因素,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同样影响销售周期。这通常受产品类型影响:
-
标准化产品(如日用百货):生命周期相对平稳,可持续销售较长时间;
-
颜值类、数码类产品:更新迭代快,生命周期可能仅为几个月至1-2年。
准确判断产品生命周期并不容易。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:研究往年该类目的爆款产品,看它们是否能在第二年延续热度。比如使用亚马逊的卖家精灵,可以查看竞品的长期表现。
三、竞争与淘汰风险
除了产品自身的问题,还有一种情况是——你的产品被“抢了市场”。
这类淘汰不是产品生命周期结束,而是强有力的竞品通过更低的价格、更快的速度或更强的达人矩阵占据市场。在大多数平台都难以避免,但TikTok的优势在于:
-
用户以兴趣驱动为主,比价行为较弱;
-
短视频和直播推荐机制更注重内容,价格战影响相对较小。
但也不能掉以轻心——若对手同样拥有强大的达人资源和短视频/直播能力,客户仍有可能刷到你们双方的内容,进而比较后作出选择。此时,竞争依然不可避免,只是比起亚马逊那种“搜索-比价-下单”的模型,TikTok的战场更多在“内容+转化”。
应对策略:
-
建立产品壁垒,如私模、专利设计、品牌打造;
-
在备货时关注市场变化,一旦出现强力竞品,需迅速判断对策:
-
是加大投入正面对抗;
-
还是保守发育、另寻突破口?
-
这需要你根据市场反馈、达人资源、价格空间等维度做出综合判断。